|
|
妈妈是我看世界的眼睛音乐给了我天使的翅膀(组图)
|

李晓欣和她的老师郑海燕。
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/图
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初一学生、今年13岁的女孩李晓欣,是一名从小就看不到世界的盲童,在近期北京举行的“中日韩国际青少年艺术展示活动”中,她和健全孩子比赛才艺,获得了金奖。
这个热爱音乐的孩子,看不见光明,通过摸脸的方式来练习发声,通过一遍一遍听讲课录音来学习钢琴,音乐给了她一双天使的翅膀,而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妈妈则是她看世界的眼睛。 获得全场最高分赢得金奖 .
记者近日见到李晓欣,除了眼睛有点异样外,这个年仅13岁的孩子和普通人没有区别。“我的偶像是降央卓玛,她的歌曲太好听了。”她笑着说,头微微往上仰。
“我爱光明,渴望春天的一片绿茵……”今年8月初,在北京举行的“第七届中日韩国际青少年艺术展示”全国总决赛中,李晓欣在台上唱起了深圳原创歌曲《天使的翅膀》,清亮的声音,动情的演唱,打动了台下的评委老师和观众。该比赛是一项大型比赛,由中国青少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。在决赛中,李晓欣是唯一的残障人士,但她却获得了全场最高9.888分,赢得金奖。
这个结果,连李晓欣的老师、深圳知名声乐教育家郑海燕都感到有点意外,“在音色、节奏把握方面,她不如别人,她还无法用肢体语言去表达。我想她能够获得最高奖,是因为她唱出了一个盲童的心声。”
李晓欣的妈妈邓葵有当时也在比赛现场,“她静静站在台上唱,台下很安静。演唱完了,台下爆发了一阵掌声,按规定评委不能鼓掌,但晓欣唱完后,评委都站起来为她鼓掌”。
李晓欣演唱的另一首原创歌曲《眼中》,目前已经拍摄成MV。这首MV在互联网上流传,有网友跟帖评论说,“一个13岁的盲童有这样的表现,太不简单了”。 靠摸脸来练习发声
郑海燕告诉记者,发现李晓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,“4年前,我想组织一支残疾人合唱队,找到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,学校向我推荐了3个比较有音乐基础的小朋友,其中就有她”。
2年来,郑海燕用“咽音练习法”来教晓欣学习声乐。她认为,李晓欣很有音乐天分。“她对声音很有感觉,声线很好。更重要的是,她唱歌的时候,身体和意念都很放松,不管是进录音棚还是在台上比赛,都不会焦虑、胆怯。这可能是跟她看不见外面的世界、心灵平静有关系。”郑海燕专门找人给她创作了两首描写残疾人心声的歌曲《眼中》和《天使的翅膀》。
邓葵有说,李晓欣是不足8个月的早产儿,出世后不久眼睛失明。“她从小就对声音特别敏感,我买了很多儿歌给她听,她听几遍,就能跟着唱。”她说:李晓欣还学习了钢琴和竖笛,通过了钢琴6级考试。她是如何跟着老师学钢琴的?李晓欣告诉记者,“老师弹一个声音出来,告诉我琴键的位置,我就反复记。”每节钢琴课,邓葵有都要跟着过去做录音,带回来之后一遍一遍放给李晓欣听,一遍遍练。
郑海燕说,比起普通人,李晓欣学习音乐困难得多,“比如发音时,嘴巴要张到多大,舌头要伸到什么程度,别人一看就明白,她只能通过用手摸脸,摸到嘴巴张大时露出几颗牙齿来感觉。” “妈妈就是我的眼睛”
晓欣去年在深圳参加过一个比赛,比赛中,有评委问她:如果有两个选择:一个是让你的眼睛能看见,另外一个是永远跟妈妈在一起,你作何选择?李晓欣回答说,“我选择跟妈妈永远在一起。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,但有妈妈陪伴,我一样很快乐。妈妈为了照顾我,从来没有抱怨过,我到哪里,她就到哪里。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,但有妈妈照顾,我觉得没什么不公平。”晓欣说,“妈妈就是我的一双眼睛。”
除了亲人外,晓欣还特别感谢那些帮助她的老师和义工,她在一篇文章中写到:“我热烈地歌唱着,热烈地渴望着,热烈地诠释着生命的意义,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,是她们的大爱、是音乐给了我一对歌唱的翅膀,那是天使的翅膀。”
除了唱歌好之外,晓欣在电脑读屏软件的帮助下,还能写一手好文章。郑海燕希望晓欣以后能自己作曲作词:“写自己的歌,唱出自己的心声。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唱歌有感情,她能很快进入到自己的感受中,这是她最能打动人的地方。”
|
|
|
|
|